股权融资,是大多数创业公司解决资金需求的核心路径。但股权融资既不像敲下来一行代码那么直接,又不像签约一个SaaS客户那么有章可循,它存在商业博弈,也需要专业认知。创业者要想搞懂股权融资,看明白复杂的增资条款,需要一些抓手,在这里,我们介绍三个公式,帮您掌握股权融资的本质。
假设,毛总发现一家做商业火箭的科技公司非常有发展前景,他手里正好有闲钱寻找投资项目。那么请问,如果毛总想要拿到这家公司5个点的股权,他需要投资多少钱?要知道这个问题的答案,先得知道这家公司值多少钱,这便是公司估值。估值会有一些确定的方法,比如参考成本,同行比较,预估收益等,但通常最终都是投融资双方谈出来的,有时候FA机构也会参与到里面。在这里,我们假设这家公司最终确定估值为100亿元。
估值确定以后,我们再来看毛总所需要投资的金额,这里就会用到第一个重要的公式:持股比例=投资金额÷公司投后估值。毛总如果要占5个点股权,他需要投资的金额就等于公司投后估值100亿元乘以持股比例5%,即毛总需要投资5个亿。
有人要问,那投后估值和投前估值是什么关系呢?简单地说,投后估值是投前估值与投资金额之和,所以在我们知道公司投后估值100亿、毛总投资金额5个亿之后,投前估值也自然就可以明了。倒过来,假设我们知道投前估值,也可以通过换算得出来这样一个公式来计算投后估值:投后估值=投前估值/(1-持股比例)。
现在,我们思考另外一个问题:毛总这五个亿投进去,买了公司的多少注册资本呢,剩下的钱又变成了什么?首先,毛总增资购买的注册资本,实际上就是公司增资完成后,毛总所占有的持股比例所对应的注册资本(即:新增注册资本=增资后注册资本×持股比例)。总之,当我们算出来毛总买了多少注册资本之后,毛总投资金额剩余的部分,就会被计入一个专用的会计科目,资本公积-资本溢价,成为全体股东权益的一部分,代表了后加入的股东对原股东经营成果的认可。换句话说,投资款被分成了两部分,一部分买了注册资本,一部分成了资本溢价给全体股东享有了,用公式表示就是:投资者出资金额=新增注册资本+资本公积。
大家通常见到的增资协议、增资协议补充协议,都是很长很长的条款,光专有名词属于就让有的创业伙伴百度半天。实际上,只要能记住和理解上面的几个重点公式以及它们分别所代表的的意义。股权融资的核心部分也就能比较轻松理解了。剩下的比如公司治理、退出机制、利益分配、各种优先权、特殊待遇等,都直接或间接与这几个公式相关。